编者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思想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这套丛书是河南大学已故校长靳德行教授生前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项目,也是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具体包括:《当代中国哲学思想史》(秦英君)、《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翁有为、席富群、赵金康)、《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李占才)、《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史》(于化民、胡哲峰)、《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谢益显)、《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程凯主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陈景良主编)、《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李明山、左玉河主编)、《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李慈健、田锐生、宋伟)、《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蒋建农、肖杰)10种,共370余万字。11月23日,河南大学出版社与本报理论部联合举办了“丛书”座谈会。与会专家结合“丛书”的出版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张静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当代中国思想史是当代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当代中国史研究就不完整,所以这套书的出版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对学术的发展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郭德宏(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由于许多问题非常敏感,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起来难度很大,有关的著作虽然出过一些,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很少。“丛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套丛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史、中共党史及各门专史的研究以及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牧之(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河南大学出版社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出版社,这次又组织专家学者写出了这样一套思想史丛书,是个了不起的贡献。在现在的风气下,这样高品位的学术著作不可能印很多,河南大学出版社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把它完成,体现了出版者、编写者的魄力。如果大家都这样地努力和工作,都这样地写作和出版,那么我们的学术和出版将会更加繁荣。
张启华(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当代中国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少之又少,可以说“丛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套,填补了国史研究中的空白。“丛书”的出版还说明,中国历来就有的治思想史的传统在今天得到了发扬。当代中国思想史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思想史的历史研究是不健全的,没有深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丛书”的出版使整个国史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程中原(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这套丛书是一部奠基、开创之作。目前,作为通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面世的已有50多种;作为专史的当代中国的经济史、外交史、教育史、文学史等也不断问世;但作为专门的思想史,这是第一部,而且是以丛书的形式,一下子推出10部,建立起了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和科学体系,使共和国史这一新兴学科中又增加和确立了一个新的分支。
田居俭(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丛书”的出版,应该说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创举。它详了当代中国史研究之略,续了当代中国史研究之遗。编撰者尽了筚路蓝缕之力,“丛书”则立了拾遗补阙之功。当代思想史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灵魂,因此这套丛书不仅有学术价值,可以拓宽治史途径,推进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而且有社会价值,可以丰富治国经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一般说来,思想家提出一个思想,要到社会上传播、发散,相应地,人们对它有一个回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因此,对思想史作出很中肯的研究,要比其他史更难。因此,这套丛书具有开创性,今后研究当代中国各个学科史和各个方面的思想史都不能避开这套书,可从这套书里得到参考和帮助。
孙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思想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由社会基础产生,又会反过来积极作用于基础和社会,推动或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回顾、探讨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各种领域的思想发展,找寻出它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规律,对于了解和指导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以来的中国思想史,除个别专题如哲学思想、文学思想、史学思想研究较多之外,其他专题似乎很少专门研究。撰写这样一套丛书是拓荒性的工作。它的出版对开展中国思想史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丛书”的主编和撰写者在进行开拓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力图抓住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其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概括,做出准确的结论。这些方面体现了该书的研究成绩。
陈铁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丛书”的哲学、学术、文艺、军事、政治五卷各有特色。如“哲学思想史”是分为三个版块来写的:第一块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块讲的是传统哲学,第三块讲近50年来哲学史上的批判与论争。“学术思想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思想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这都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色来划分的。各领域思想发展的历程、变异各不相同,因而各卷在体例、写法上可以不同。
郭德宏我所着重看的政治、军事、学术各卷都很不错。“政治思想史”的作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政治思想史,形成了研究政治思想史的方法,非常扎实。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书中都有反映,“军事思想史”的作者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学术思想史”牵涉的面非常宽,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当代中国的学术思想,非常有条理。
丁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哲学思想史”里写了哲学史上的一些争论,引了很多材料,把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都引用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郑慧(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编审)看了“政治思想史”,总的感觉是脉络很清楚,各个阶段的分期、政治思想的发展、总体把握、重点问题的论述都比较恰当。当代中国的历史不论是当代思想史,还是革命和实践的历史,都经历了很大的曲折,要反映出来不容易。从“丛书”总序中可以看出,编者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回避和掩盖这些问题。“政治思想史”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路线,不但写了上层对这些错误的抵制,而且写了张志新的怀疑、批判,写了梁漱溟对这个事情的批判。这是很有胆识的。
孙健“经济思想史”在一些重要问题如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道路等问题上把不同的观点,特别是领导人之间的不同观点摆了出来,并善于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因而提高了丛书的价值和质量。
兰书臣(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研究员)真实可信、翔实可靠、朴实可喜,是“军事思想史”的显著特点。该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研究对象,分阶段、按专题,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真实可信。注重收集和利用近年来陆续公布的档案资料,新出版的党、国家和军队主要领导人的有关著述等,特别是以《当代中国丛书·国防军事卷》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成果,从而使对历史的记述建立在充分而权威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翔实可靠。凡史事记述、人物评价、思想辨析、观点归纳等,亦力求实事求是,不虚美,不掩过,旨在总结经验、阐明真理,兼之文笔酣畅,娓娓道来,朴实可喜。“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军事思想是对军事问题的理性思维。该书的出版,无疑为从宏观上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综合研究开了风气之先。
周溢潢(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外交思想史”有三个特点:一是观点正确。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观点正确、脉络清晰。二是史料丰富。作者长期从事外交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掌握了丰富的外交史和外交思想史的资料,内容非常充实。三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作者或者用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外交案例来论述某一外交思想,或者是从我国领导人的丰富多采的外交实践中总结概括出外交理论观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思想史”由一些年轻的学者担任主编,事实证明他们完全胜任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把握和论证。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尊重历史,准确地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律思想曲折的发展过程,表现了作者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系统而又有重点,着重分析了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的法律思想和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法律思想以及世纪末江泽民依法治国的思想,进而使人们看到当代法律思想发展的阶段性、代表性,同时也兼顾了某些特定人物的法律思想;再次,将法律思想的发展与法制历史的发展结合起来,显示了思想对实践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法制观念的更新对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完善的作用;最后,本书雄辩地说明中国法制由崎岖走向辉煌的历史必然性,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程中原在建立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和科学体系时,编著者把“统战思想史”单列一部,具有独到的见地。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个伟大创造。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创造。“统战思想史”系统总结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这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创造,把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很有中国特色。
彭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万事开头难,一部成功的著作决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写全的,要接受历史的检验,不断地修订,才能使它更好地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当代人写当代史,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也并非绝对。相对地说,当代人的言行资料更容易收集和保存。“丛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田居俭同世间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因为这套丛书尚属初创,所以难免带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希望编著者对它继续充实和完善。
张启华这套丛书的出版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整个国史研究界应该加强思想史的研究。这套丛书能再版的话,可以考虑再增加几个方面,如宗教、民族、科学等。而且,思想史各个方面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应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耿云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曲折坎坷,最后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一方面应该写,或写成一本书,或写成套书前的长篇导论。这套书可以考虑以某种形式(或者修订,或者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当代思想百科。
陈铁健作者在丛书总序中谈到,该书作者们是围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来研究这个课题的,撰写宗旨非常明确。中国阻碍现代化的思想方面的最大的问题是极端主义。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现代化虽然在经济上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但难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发展下去,因此,还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所以提出围绕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来研究这一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套丛书若能继续做下去的话,应该包括台港卷和反映民间一般老百姓在50年间的思想、思潮的著作。
郑慧新中国成立50年的成绩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价是很沉重的,所以想写好这段历史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深刻地总结我们所犯错误的危害、错误的实质,从中得到教训,那么我们以后还会重犯这样的错误。有人主张对当代的历史文过饰非,尽量少写错误,淡化它。我们不主张夸大错误,但在肯定我们的指导思想、成绩的同时,对应该写的错误不能回避,不应淡化。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对一些缺点错误、负面的东西没有回避。
王桧林研究近百年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不谈到外国的影响,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0年的思想史,许多问题就不会搞得很清楚。关于怎样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正确思想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错误思想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些思想的哲学基础又是什么?虽然有些书和文章探讨过,但这个问题还值得再思考。
程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文学科之一。研究和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历史,为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事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究和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任务提上日程之时,河南大学历史系就走在前面。靳德行教授较早地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通史本,接着又策划和主持了当代中国思想史这一重大课题。他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在我们眼前展现的这种两代学人前仆后继、为创立共和国史这一新学科而奋斗的情景,令人十分感动。“丛书”的出版是一个标志,说明一代研究共和国史的中青年学者已经成长起来了。